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,继中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,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,汇成又一道抗日洪流。
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,新四军在党的领导下,驰骋大江南北,挺进华中敌后,浴血奋战,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,成为坚持华中敌后长期抗战最重要的力量,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。
“东进,东进,我们是铁的新四军!”一首嘹亮军歌,传颂一支铁军永不磨灭的战斗精神,谱写一段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。
如今,坐落于江苏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,正门上“N4A”臂章的图案熠熠生辉,展厅里“铁军忠魂”雕塑格外醒目,一张张照片、一份份史料、一件件文物,讲述着新四军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。
新四军被誉为“铁军”,因其是在险恶又复杂的环境里磨炼出来的,是在残酷的战争中依靠顽强拼搏和英勇善战打出来的。1938年6月,新四军先遣支队一部在镇句公路韦岗附近伏击日军运输车。经过半小时激战,击毁日军汽车4辆,毙伤日军20余人,缴获长短枪10余支及日钞7000余元,这是新四军挺进江南的第一仗。
新四军勇猛作战,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,鼓舞了人民抗战的斗志,极大提升了这支铁军的威信和声誉,为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,在沦陷区挺起民族不屈脊梁。
视死如归,是这支铁军的血性。1943年3月,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82名勇士,为掩护党委和群众安全转移,在刘老庄与1000余名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。从拂晓到黄昏,战士们子弹打完了用刺刀捅、刺刀捅弯了用枪托砸、枪托砸坏了用小锹砍,最终寡不敌众,全部壮烈殉国。
战士们连续打退敌人5次进攻,毙敌170余人,伤敌200余人。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,被誉为“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”。刘老庄82烈士以热血和生命诠释了视死如归、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不畏强暴、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,书写了新四军抗战史册上光辉的一页。
生命不息,战斗不止。在新四军的历史上,曾涌现出诸多如“刘老庄连”一样的英雄的团体,如老虎团、铁锤子团、大胡庄连、朱家岗英雄小鬼班、沙家浜连、浙东海防大队等。新四军将士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坚守了初心和使命担当,组成了一支支“消灭不了的”英雄部队。
绝境中能浴火重生,艰难时仍奋勇杀敌。皖南事变后,新四军失去指挥官、被取消番号、主力部队遭遇重创。烈士的鲜血激起抗日军民更顽强的斗志。新四军在党的领导下,于江苏盐城重建军部,靠着顽强意志、灵活打法,越战越勇,打赢一场又一场胜仗,筑起“华中人民的长城”。
1944年,在著名的车桥战役中,新四军歼灭日军大佐以下465人、伪军483人,震动了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部。车桥战役打通了苏中、苏北、淮南与淮北地区的战略联系,实现了苏中抗战形势的根本好转。
正是抗日英烈们坚韧不屈、顽强战斗,我们党才能在敌后心脏地带建立根据地,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才能在日、伪等内外夹击中纵横驰骋,终成燎原之势。
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。抗日英烈们以铮铮铁骨战强敌、以血肉之躯筑长城、以前仆后继赴国难,谱写了惊天地、泣鬼神的雄壮史诗。抗战期间,新四军共进行了24600多次战斗,毙伤俘日伪军47万多人,自身也付出伤亡8.2万余人的重大牺牲。四万万人齐蹈厉,同心同德一戎衣。这些英雄群体的无畏气概,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。
铁军忠魂,穿越烽火,文物无言,历史有声。今天,248处抗战遗址遍布盐城上下,128个村镇以烈士之名命名。这座镌刻着红色印记的英雄之城,沐浴在新时代春风里,传承发扬新四军不怕困难、不畏艰险,勇于斗争、敢于胜利的精神,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。(刘芳源)
- 2025-08-04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续写余村新蝶变 看,绿水青山变成了老百姓幸福靠山
- 2025-08-04兰州新区:探索“室镇”片区协作 提升办案质效
- 2025-08-04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“三化”建设年行动
- 2025-08-04畅通问题线索收集渠道 甘肃深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






